坦洋工夫茶叶属于什么茶(沩山毛尖是什么茶)

一、坦洋工夫茶的介绍

1、坦洋工夫茶属于红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获得者之一,其茶产于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此地常年云雾缭绕,雨雾蒙蒙,所产红茶外形紧细匀直,毫尖金黄,汤色红亮,香气高锐持久(桂圆香浓郁),其茶滋味浓醇,且鲜爽醇甜。

2、产于福建省福安市的坦洋工夫,在红茶爱好者中口碑最好。

3、久负盛名的“坦洋工夫”来自社口坦洋,福安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可追述至晋隋两朝时期,到了唐代已有“比屋皆饮”之习俗。

4、外形条索,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金黄,叶亮红明。总之,这款茶具备了一款优质红茶的属性。

5、“坦洋工夫”之所以能驰名中外,原因在于其精致讲究的制作技艺。

6、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坦洋工夫红茶的漂亮外型与酵厚滋味以及浓郁细腻的迷人香型。

7、对于闽红之首的“坦洋工夫”来说,它的采制有着复杂的工序,茶叶品质要求“红汤红叶”。其大体上的制作流程包括了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四个步骤。

8、真正工夫茶的意思,就是需要极用心并且花费很大精力来制作的。

9、每个流程都必须要有精准的技艺,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萎凋和发酵这两个步骤。

10、萎凋是第一步骤,因此要准确地掌握好相应时间,多一分多几秒都有可能影响后面的流程。

11、而发酵过程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关键,坦洋工夫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特征就在这个流程中得以体现。所谓“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干燥”这些工序,每一道都有很多决窍。

12、在坦洋村,还可以看到一些茶农家里依然留着烘焙茶用的焙窟和焙笼,其最后一道工序类似于武夷岩茶的炭焙工艺。炭焙使茶叶保持特有的活性与浓香,而不仅只起到简单的干燥与贮存作用。

13、而炭焙过的红茶闻起来带着淡淡的炭火松香,入口后是桂圆的滋味,也就是享誉英伦、驰名中外的“桂香茶”。

二、坦洋工夫是什么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00多种。在这里,我们以图佐文,帮您轻松认识茶叶。通过我们的介绍,你会了解到某种茶的特点和品质特征,以及如何初步辨识它的品质优劣、如何避免常见的购买误区。今天要认识的是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属于红茶。闻名中外的坦洋工夫原产地就在福建福安市坦洋村,这里常年烟云缈缈,雨雾蒙蒙。所产的红茶外形紧细匀直,毫尖金黄,茶汤红亮香气高锐持久带桂圆香,滋味浓醇鲜爽醇甜。

1.是“坦洋工夫”不是“坦洋功夫”。经常有人会提及这个问题,因为“工夫”与“功夫”发音一致,所以经常被误以为是同一个意思。当中的争论也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只要记住是“坦洋工夫”即可,这里的“工夫”是指茶叶的品质优良以及冲泡的时候方法讲究而且步骤多用时长,而不是习武之人所说的“功夫”。

2.坦洋工夫的原产地不只生产红茶。虽然坦洋工夫红茶销往海外,芳名远播。但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福安市除了生产红茶外同时也生产绿茶与花茶。如今的福安市茶园面积达到30余万亩,所生产的福安绿茶与茉莉花茶同样品质优良,受到大众的喜欢。

三、坦洋工夫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坦洋工夫茶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一种茶类,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茶,拥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对我们人体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坦洋工夫茶的历史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红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红茶品牌。首创于清咸丰元年既(1851),当时的"坦洋功夫"红茶名声鹊起,远销荷兰、法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为荷兰、英国等国家贵族所青睐。遥望当时清朝正处于受鸦片侵害的年代,作为泱泱大国的华夏财富在不断的向海外流失的时候。坦洋工夫茶却峰回路转般为我国挣回了无数的财富。民国4年既(1915)"坦洋功夫"红茶与国酒茅台一起在万国博览会上赢得金奖,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闽红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赞誉。可谓迷倒天下茶叶爱好者。明洪武在位第四年,福安坦洋村的村民发现了野生的菜茶,在清咸丰元年成功的研制出现今坦洋工夫红茶。光绪年间,安微官员返乡时候将其云南移植——滇红。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国家地理标志名称保护正式通过国家批准。认定该产品的地理标志名称为"坦洋功夫"。以百年老字号"坦洋功夫"区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注册证明商标。并作为中国申奥第一茶登上国际舞台。同时被英国王室列为供茶。在二零零九年时候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标准的本土产品。"坦洋功夫"是绿茶经过发酵烘制而成,产值约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80%。由于选料严格,工艺考究;是红茶之上品佳丽,保健功能尤见非凡。

坦洋工夫茶的荣誉: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曾是英国王室专供茶。近年来,政府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生产的"坦洋工夫"被列为"中华名人特供茶",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坦洋工夫"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并制定了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坦洋工夫红茶生产加工,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生产的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茶事活动中获得"茶王"、"名茶奖"等奖项,产量、质量呈逐年上升,品牌效应逐步扩大,被列为福建省主打品牌产品,全市年生产坦洋工夫红茶产量1000吨,产值1.2亿元,主要销往欧盟、日本、俄罗斯及东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由国家商务部组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参加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经过国家商务部对国内上万家企业的筛选后,鉴于新坦洋茶业集团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产品推广、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良好声誉,经国家农业部、国家商务部推荐,新坦洋茶业集团被选为中国红茶代表参加巴拿马第31届国际贸易博览会。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南美洲国际洽谈会上,由巴拿马贸工部部长隆重宣布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红茶国际金奖单位:中国新坦洋茶业集团,并亲自新坦洋茶业集团董事长张锦华颁发巴拿马自1915年来第一枚红茶奖章,世界客商与巴拿马人民共同鉴证坦洋工夫重现中国红茶荣耀的辉煌时刻。1915年坦洋工夫凭借自身的天生丽质和精湛工艺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牌奖章,为坦洋工夫成为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牌奠定了历史地位。时隔一个世纪后,在福安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打造下的新世纪坦洋工夫风采依旧,新坦洋牌坦洋工夫再次荣获"201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再次向世人证明了福安市坦洋工夫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

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四、坦洋工夫是什么茶(图文)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原产于福安境内的坦洋村,曾以产地分布最广、产量、出口最多而名列“闽红”之首。

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四种: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传统机械制作工艺、新工艺、创新工艺。

传统手工工艺的制作流程分为:萎凋、揉捻、发酵、焙笼烘干。在解放之前,当时福安地区茶叶生产设备极其落后,所制红茶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采用这种工艺制出的坦洋工夫茶,闻起来带着淡淡的炭火松香,入口后是桂圆的滋味,也就是享誉英伦、驰名中外的“桂香茶”。

传统机械制作工艺与传统手工最大的区别是引进和改进制茶机械。因为机械化生产,茶味产生了变化,这个时期的香气慢慢出现了焦糖香与薯香,新工艺在毛茶初制工艺方面,基本流程与上述传统工艺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降低了发酵程度,保留了茶叶中的很大一部分活性成分,提倡后发酵,这种工艺之下的坦洋工夫滋味非常丰富,而且窖藏陈放之后的口感滋味特别爽滑。

创新工艺其实是近年来花香型产品大受市场欢迎下研制出来的,这个工艺其实是融合了乌龙茶制作的一道摇青工艺,所制成坦洋工夫兼具红茶的甜与乌龙茶的韵,深受诸多女性的喜爱。

2、制作工艺: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传统机械制作工艺、新工艺、创新工艺。

3、传统工艺:萎凋、揉捻、发酵、焙笼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