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茶叶打造成粉末形状(怎么把茶叶磨成粉)

一、茶叶是怎样按照形状分类的呢

1、即条索紧细卷曲的茶,如绿茶中的碧螺春、陡峻毛尖、高桥银峰等

2、外形似针状的茶叶,如绿茶中的龙井、旗枪、大方等茶。

3、外形似针状的茶叶,如黄茶中的君山银针,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绿茶中的南京雨花茶,安华松针等茶叶。

4、外形像是圆形的茶叶,如绿茶中的雍熙火青、平水珠茶等

5、茶条顶端扭转成螺丝状的茶叶,整片形的茶如六安瓜、秀眉等

6、外形两端略尖的茶叶,如绿茶中的太平猴魁茶等

7、像小颗粒的茶叶,如红茶中的碎茶、还有就是速溶茶。

8、像花朵一样的茶叶,如小兰茶、白牡丹等等

二、茶叶的各种形状是如何揉出来的

1、我们平时见到的茶,有条索形的、半球形的、球形的,制成这些造型最重要的工艺,便是揉捻了。

2、一、揉捻成形,为茶叶外形打基础

3、揉捻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给茶叶“做造型”。本来松散自然的形态,经过特殊的手法揉搓,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

4、最常见的条索形茶比如:滇红,球形茶比如:铁观音等,这些形状都得益于揉捻这个工艺。当然,有的茶也运用了其他方法辅助造型。

5、经过揉捻,茶叶的细胞适度破损,细胞中的汁液会溢出茶叶表面。只有这样,在泡茶的时候茶叶中的物质才能浸出,简单说就是能泡出味。

6、这个作用主要是制作红茶的时候体现的。

7、经过揉捻之后的茶叶,细胞破损,茶汁溢出,于是茶中的有效物质和参与发酵的酶充分接触,为接下去的发酵工序做好了准备。

8、那么,揉捻茶叶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9、传统方法当然是手工揉捻了。最常用的方法是茶叶放到竹筛上揉搓,手法就像打太极。

10、现代茶叶的制作,主要使用机械揉捻,揉捻机的种类也有不少,原理大同小异。

11、茶叶揉捻这个工序,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12、揉捻时候的温度、压力、时间等,都需要有经验的制茶人精准把握。

13、揉得不足的茶,条索松散,茶叶细胞破损不够,比较难泡出味;揉得过度的茶,茶条过紧很难泡开,而且往往茶叶碎末多,容易出现苦涩的现象。

三、茶砖是什么茶 为什么要把茶叶压成砖的形状

1、砖茶,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砖茶是用各种毛茶经过筛、扇、切、磨等过程,成为半成品;再经过高温汽蒸压成砖型或其他类型的茶块。砖茶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砖茶汤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气纯正,独具菌花香,长期饮用砖茶,能够帮助消化,有效促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

2、茶叶做成茶砖,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历史上的普洱茶,主要依靠“茶马古道”,运往牧区销售,而茶马古道因道路艰险,无法行车,只能依靠兽力驮运。因散茶松散,同样重量的话体积较大,每匹牲口驮运的重量较少,而运费是按重量计算的,为了增加运输效率,增大一次驮运的利润,逐步就产生了紧压茶。作为一个马帮来说,驮运紧压茶可以比驮运散茶多运输大约30-50%。

四、形容茶叶形状的词语有哪些

1、细嫩:芽叶细小,显毫柔嫩。多见于春茶期的小叶种高档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2、细紧:条索细,紧卷完整。用于上档条形绿茶。细长:紧细苗长。用于上档条形绿茶。

3、紧结:茶叶卷紧结实,其嫩度稍低于细紧。多用于中、上档条形茶。

4、扁平光滑:茶叶外形扁直平伏,光洁平滑。为优质龙井茶的主要特征。

5、扁片:粗老的扁形片茶。扁片常出现在扁茶中。

6、扁瘪:茶叶呈扁形,质地空瘪瘦弱。多见于低档茶与朴片茶。

7、糙米色:嫩绿微黄的颜色。①用于描述早春杭州狮峰地区生产的特级“西湖龙井”的外形色泽,与茶叶的自然品质有关;②制作龙井茶在辉锅时温度过高,使茶叶色泽变黄,人为地形成糙米色,其品质欠佳,带老火或足火的香味。

8、嫩匀:细嫩,形态大小一致。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9、嫩绿:浅绿新鲜,似初生柳叶的颜色,富有生机。为避免重复,对同一只茶审评时,一般不连续使用。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10、枯黄:色黄无光泽。多用于粗老绿茶。

11、枯灰:色泽灰,无光泽。多见于粗老绿茶。撩头茶经多次轧切后,常表现色泽枯灰,只能作低档茶拼配使用。

12、陈暗:色泽失去光泽变暗。多见于陈茶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汤色、叶底审评。

13、肥嫩:芽叶肥,锋苗显露,叶肉丰满不粗老。多用于高档绿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14、肥壮:芽叶肥大,叶肉厚实,形态丰满。多用于大叶种制成的各类条形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15、匀净:大小一致,不含梗朴及夹杂物。常用于采、制良好的茶叶。也用于叶底审评。

16、灰暗:色泽灰暗无彩。如炒青茶失风受潮后,色泽即变灰暗。

17、灰绿:绿带灰白色。多见于辉炒过分的绿茶。

18、灰白:色泽浅灰泛白。如绿茶辉炒充分,即有此特点。

19、银灰:茶叶呈浅灰白色,而略带光泽。多用于外形完整的多茸毫、毫中隐绿的高档烘青型或半烘半炒型名优绿茶。

20、露梗:茶叶中显露茶梗。多见于采摘粗放、外形毛糙带梗的茶叶。

21、露黄:在嫩茶中含较老的黄色碎片。多用于拣剔不净、老嫩混杂的绿茶。

22、墨绿:干茶色泽呈深绿色,有光泽。多见于春茶的中档绿茶或炒制中茶锅上油太多所致。

23、绿润:色绿鲜活,富有光泽。多用于上档绿茶。

24、短碎:茶条碎断,无锋苗。多因条形茶揉捻或轧切过重所致。

25、粗老:茶叶叶质硬,叶脉隆起,已失去萌发时的嫩度。用于各类粗老茶。也用于叶底审评。

26、粗壮:茶身粗大,较重实。多用于叶张较肥大、肉质尚重实的中下档茶。

27、毛糙:茶叶外形粗糙,不够光洁。多见于制作粗放之茶。如眉茶精制过程中,不经辉炒的茶叶,就显得毛糙。

28、松散:外形松而粗大,不成条索。多见于揉捻不足的粗老长条绿茶。

29、松泡:茶叶外形粗松轻飘。常用于下档条形茶。

30、重实:茶叶以手权衡有沉重感。用于嫩度好、条索紧结的上档茶。

31、茸毫:茶叶表层的茸毛。其数量与品种、嫩度和制茶工艺有关。常见于芽叶肥嫩、多毫的名优绿茶。

32、老嫩混杂:在同级茶叶或鲜叶中老嫩叶混合和不同级别毛茶拼配不清等而产生。也用于叶底审评。

33、规格乱:茶叶外形杂乱,缺乏协调一致感。多用于精茶中外形大小或长短不一的茶。

34、花杂:茶叶的外形和叶底色泽杂乱,净度较差。也用于叶底审评。

35、颗粒:细小而圆紧的茶叶。用于描述绿碎茶形态及颗粒紧结重实的茶叶。

36、身骨:描述茶叶质地的轻重。茶叶身骨重实,质地良好;身骨轻飘,则较差。身骨的轻重取决于茶叶的老嫩,“嫩者重,老者轻”。

37、上段茶:也称“面张茶”。同一只(批)的茶中体型较大的茶叶。在眉茶中通常将通过筛孔4~5孔茶称为上段茶。

38、下段茶:同一只(批)茶叶中体型较小的部分。通常指10孔以下的茶叶。

39、段茶:茶身大小介于上段茶与下段茶之间,通常指6~8孔茶。

40、起霜:绿茶表面光洁,带有银灰色光泽。用于经辉炒磨光的精制茶。

41、夹杂物:混杂在茶叶中无饮用价值的非茶类物质。如泥沙、木屑、铁丝及其他植物枝叶等。

42、焦斑:在干茶外形和叶底中呈现的烤伤痕迹。常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炒青绿茶或杀青温度过高的制品。也用于叶底审评。

43、黄头:外形术语。色泽发黄,粗老的圆头茶。

44、轻飘(飘薄):质地轻、瘦薄、容量小。常用于粗老茶或被风选机吹出的轻质茶。

45、爆点:绿茶上被烫焦的斑点。常见于杀青和炒干过程中锅温过高,叶表面被烫焦成鱼眼状的小斑点。

46、盘花卷曲:茶条卷曲盘绕,形如圆珠。